NEWSCENTER

新聞資訊

配電箱廠家:配電管理系統的選型

發布時間:2022-01-02 05:37:07 | 來源:初鑫(浙江)包裝有限公司 返回 >>

配電箱廠家:配電管理系統的選型
   配電管理系統(DMS)是一個基于高可靠性的配電一次網絡基礎上的,可提高配電自動化水平、改善對用戶服務質量的綜合性、實時性管理信息系統。浙江省電力公司以世界銀行部分貸款用于建設杭州、寧波各一套配電管理系統,為此在對國內外配電管理系統現狀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 國外配電管理系統
  國外從80年代后期開始建立配電管理系統這一概念,其主要功能模塊是逐年積累和堆砌而成的,都是從一個監控的SCADA系統著手,然后在SCADA基礎上,加上配電網分析與管理軟件。配電管理系統主要用于滿足電力市場的需要。用戶有權要求電力公司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包括合格的電能質量、對用戶業擴申請的快速反應、供電故障或者中斷情況下的快速搶修,也包括用戶繳費的方便性。
  美國的Con Edison電力公司,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將ALSTOM ESCA的SCADA系統與其80年代初開發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客戶信息系統(CIS)、抄表系統Billing進行集成。自動制圖/設備管理/地理信息系統(AM/FM/GIS)所提供的圖形能準確地描述真實的配電網絡,提供標準化圖形符號和注釋,增強可讀性,用戶對圖形和數據庫信息易于訪問,文件易于進行電子傳送。當圖形或數據需要修改時,若在一處修改,則另一處的修改自動完成,為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友好的工作環境。
  日本九州電力公司,1970年完成了對所有變電站(約500座)的遙測與遙信之后,逐步實現對柱上開關的遙控,到1994年實現了對所有柱上開關(約10萬臺)的遙控,預計到2005年在所有85個營業所完成自動控制。在九州電力公司,GIS只為配電網絡圖提供地理背景,GIS與SCADA之間沒有任何關聯,GIS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由于配電網絡采用“三分段四連接”方式,故障的診斷、隔離和恢復主要是由變電所出線開關多次試投再輔以計算機控制來實現。據九州電力公司統計,依靠這樣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可以使非故障區段從停電經過故障隔離、網絡重構至恢復供電,所需時間減少150 min,是一套比較經濟實用的控制系統。
2 國內配電管理系統
  近年來,國內一些主要研究機構也在積極研究配電自動化,一些電力公司也正在考慮或已經開始試點。由國家電力公司電力自動化研究院開發主站、法國施耐德公司提供四單元環網開關和FTU的上海浦東金藤開發區配電自動化[1]試點小區已經投運了2年,運行情況良好。由三川電氣公司提供的利用配電線路載波作為通信方式的饋線自動化已在邯鄲電力公司投運,根據邯鄲電力公司的介紹,對運行情況比較滿意。
3 DMS選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配電網絡設計
  無論是配電管理系統,還是配電自動化,都是為了向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改善電力公司企業形象,促進“增供擴銷”而采取的一些手段。所有這些手段都基于一個設計良好的配電網絡。設計配電網除了滿足有關導則和規定以外,還必須輪廓清晰,供區分明,適應當前負荷和今后發展,負載均勻,聯絡充足,轉供可靠。如日本九州電力公司的6 kV配電線路中“三分段四連接”方式,網絡方式規范,負荷轉供靈活。
3.2 功能模塊
  DMS功能上沒有一家是相同的,各個廠家在功能開發水平上差別很大。概括起來,DMS的主要模塊包括:配電網及相關地區電網監控系統(SCADA),饋線自動化系統(FA),地理信息系統(GIS),故障投訴管理(TCM),配電工作管理(DWM),配電網分析軟件(PAS),調度員培訓系統(DTS),電量計費系統(EEM),與配電網現有系統的接口。
3.3 系統的集成性(統一數據環境)
  從目前國內外廠家提供的產品來看,幾乎沒有一家能獨立完成DMS上述的8項功能。主要是與GIS相關的部分一般都需要由專門從事這一行業的專業廠家完成,如國外的M&M,Small World。因此,GIS和實時SCADA的集成是系統集成性好壞的關鍵。實現FA功能的一般做法是將FA主站功能放置在其中某一個變電站內,再由此FA主站與調度主站通信,上海浦東新區的FA試點就是這樣實現的。如果不采用GIS,或者GIS僅作為地理背景,就沒有集成性問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和九州電力公司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就是如此。這樣做的好處是簡單實用,缺點是GIS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統計任意區域內的電力設施基礎數據,可借助于GIS實現故障電話報修功能和檢修隊、檢修車輛的調度等。
  但是如果要實施一個完整的DMS,就必然會碰到集成性問題。以ABB為例,ABB的SCADA平臺在全球共推出上千套,最近,又與美國環境研究所ESRI簽署了全球性的合作協議,準備將ABB的SCADA平臺SPIDER與ESRI的GIS平臺ARCFM分4步進行集成。第1步是單方向性地將SCADA的實時數據傳送到GIS平臺,但在SCADA上無法看到GIS的數據和圖形,這樣,如果一個調度員既要看SCADA的內容,又要看GIS的內容,就需2臺工作站;第2步是圖形交換,在同一個工作站既可以看到SCADA的內容也可以看到GIS的內容,但數據并不保證一致。預計在2000年完成這一步;第3步是同一數據環境,此時不僅在同一個工作站可以看到SCADA的內容和GIS的內容,而且在統一的數據環境下完成數據工程部分工作,對于配電網設備的定義以及網絡拓撲的定義在一處維護,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唯一性,預計在2001年完成這一步;第4步是將SCADA和GIS用到的基礎網絡數據建在同一個數據庫中。
  ALSTOM ESCA的SCADA與Con Edison的GIS已經能夠做到將基礎數據放在公共數據環境,所有計劃、調度、生產、檢修工作的依據就是基于GIS的配網SCADA圖形。也就是說,相當于ABB集成計劃的第3步。
  SCADA與GIS共享統一數據環境是一個成功的配電管理系統的必要條件。
3.4 關于系統開放性問題
  系統的開放性至少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互聯性,是指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計算資源的互聯;互操作性,是指用戶能操作網絡上各種功能的集成;可擴展性,是指本系統規模的擴大和發展,它包括硬件、軟件和數據庫各個方面;可移植性,是為了保護軟件和數據庫的投資不會過時;對用戶已有投資的保護,也就是要能支持用戶的各種已存在規約,這樣才能接入用戶的所有變電所和各種子系統,資源才不會浪費。
  一個開放的系統平臺,對于今后的系統擴展非常重要。
4 結語
  配電管理系統或配電自動化的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為此,應該做好規劃工作,分步實施。實施時,首先應該在負荷中心進行,試點規模不宜過大,一般10個左右環網站、30臺左右的柱上開關較為適宜。

97久久综合免费,99久久国产品88,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福利,亚洲中文字幕狠狠综合久久综合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